您目前的位置: 首页» 中心动态

大数据中心带队“老城保护数字化平台设计联合工作营”圆满结束

今年暑期,城市大数据应用研究中心带队老城保护数字化平台设计专题工作营,该活动由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与校团委联合组织。工作营团队由大数据中心的刘飞、胡璐锦老师带队,8名来自不同学院的同学通过线上资料收集、查阅文献和线下实地调研、拍摄VR全景、构筑三维模型等方式,充分发挥高校设计智库作用,围绕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主题,深入挖掘北京市历史文化项目意义和价值,推动历史文化保护服务供给模式,促进老城保护与文化科技深度融合、跨界共生,以文化设计创新等方式弘扬传统文化,增强公众对历史文化保护认同感、敬重感、参与感,为老城文化复兴助力。

工作营合影图片

工作营通过设计一款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服务APP,利用实景、VR等展示手段,提供海量视频、图文、三维模型等资源,做到历史文化信息可视化,并以知识的全面性、趣味性留住用户,达到文化传播、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目的。

  一、技能培训

工作营是同学们提升技能的重要帮手,为此工作营紧抓技能培训工作。开营第一天即从“APP产品开发从需求到上线”学术报告、利用墨刀软件进行APP设计、采用ContextCapture软件进行实景建模、手机古建筑实景拍摄方法、Xphase相机历史街道实景拍摄方法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培训,促使同学们充分掌握本次工作营所需技能和方法,保障各类工作顺利进行。

(a)学术报告  (b)ContextCapture软件操作培训

(c)墨刀软件操作培训 (d)Xphase相机实操培训

技能培训

二、实地调研

开营第二天带队老师和在京同学到西四北三条社区进行实地调研,重点围绕三条胡同特色门楼、圣祚隆长寺、历史街道等进行调研和图像采集工作,收集了11、19、39、27、52等特色建筑,以及隆长寺部分建筑的影像,制作了实景模型。

特色门楼模型及细节实景

敕建护国圣祚隆长寺

门楼特写

西四北三条街景采集

三、线上调研

受疫情影响,京外同学采用在线工作模式,对北京市古街道、古遗址、古园林、古运河、古树和门墩等进行信息的收集与整理,收集了5条历史街道、21处古遗址、29处古园林、8条古河道、16区32棵古树、4种类型的门墩详细资料,相关成果见介绍资料。

部分历史街道位置总览

密云九搂十八杈古柏

颐和园十七孔桥

四、APP设计

APP设计是本次工作营的重要任务,工作营围绕古街道、古建筑、古遗址、古运河、古园林、古树6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设计,构建了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”APP原型,并收集了相关信息,能够进行浏览和查询等,以下为APP部分页面介绍。

经过为期9天的紧张工作,同学们经过设身处地的了解和调研,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有了深刻认识,进一步增加了对我国古典文化的认同感;通过交叉融合,使得同学们对建筑、测绘和电信等学科有了深入认识,对相关的技术和方法有了掌握;通过老师带队、组长主持、每天会商的模式,形成了一条目标明确、任务清晰、工作高效的团队合作模式;设计了历史文化名城市APP;制作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分析报告、那些北京的古树、门墩儿的讲究等报告7项;构建了西城区西四北三条特色门楼、历史街道、圣祚隆长寺等古建筑和街道的实景模型。

本次工作营通过知微见著的方式了解北京历史文化名城,对城市设计领域高质量人才培养、高水平学术研究、高层次产学研合作发挥了助推作用。大数据中心将持续强化学科交叉,围绕老城保护、城市更新、遗产保护、乡村振兴等首都城乡建设发展重大战略需求为学校师生提供服务。